你的位置:快3砍龙顺龙的技巧123 > 新闻动态 >


巨亏485亿!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,彻底躺平了?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3:46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
“顶流”跌落神坛:刘彦春的485亿巨亏与基民的信任崩塌

“春春YYDS!”——三年前,当刘彦春管理的基金净值一路飙升时,基民们疯狂追捧,甚至有人喊出“跟着刘彦春,财富自由不是梦”。

然而,谁能想到,短短几年后,这位曾经的“顶流”基金经理,竟成了基民们口中的“躺平之王”。

从“YYDS”到“躺平之王”:刘彦春的滑铁卢

2021年,A股市场迎来消费股狂欢,白酒、医药龙头股一路高歌猛进。

刘彦春凭借重仓茅台、五粮液等消费股,管理规模一度突破1160亿,成为公募基金界的“顶流”。

那时候,他的基民们信心满满,甚至有人调侃:“坤坤(张坤)勇敢飞,春春更稳当!”

然而,市场风向突变。

2021年后,消费板块遭遇重挫——白酒估值泡沫破裂,医药行业被集采政策冲击,中证消费指数暴跌近60%。

但令人震惊的是,刘彦春的投资策略几乎“纹丝不动”,依然坚守消费股,甚至出现季度零调仓的情况。

“这哪是价值投资?这简直是‘躺平式投资’!”一位持有刘彦春基金多年的基民愤怒地说。

数据显示,2021年至2024年,刘彦春管理的基金累计亏损高达485亿,其中代表作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单只基金就亏掉237.78亿。

基民用脚投票:750亿规模蒸发

亏损带来的不仅是数字上的打击,更是基民信任的崩塌。

曾经追捧刘彦春的投资者,如今纷纷选择赎回。

截至2025年一季度,刘彦春的管理规模已从巅峰时期的1160亿缩水至410亿,蒸发750亿。

其中,485亿是亏损,剩下的265亿则是基民“用脚投票”的结果——他们宁愿割肉离场,也不愿再赌刘彦春的“躺平策略”。

“我当初就是冲着‘价值投资标杆’的名号买的,结果呢?三年亏了40%,连个像样的调仓都没有!”一位投资者在基金论坛上吐槽。

更让基民寒心的是,有传言称,刘彦春曾在市场高点提前赎回自己的份额,留下普通投资者“站岗”。

鲍无可的出走:景顺长城失去“定海神针”

如果说刘彦春的巨亏让基民失望,那么另一位王牌基金经理鲍无可的突然离职,则彻底动摇了投资者对景顺长城的信任。

与刘彦春不同,鲍无可以稳健著称,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十年累计回报超288%,且无论市场如何波动,他管理的产品始终能保持正收益。

然而,就在上个月,鲍无可突然宣布卸任所有产品,彻底离开景顺长城。

“鲍无可一走,景顺长城还剩谁?”一位基民在基金吧里无奈发问。

更讽刺的是,鲍无可的管理规模最高时不到300亿,远低于刘彦春的千亿级别,但他却为基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而刘彦春虽然规模庞大,却让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
基金公司的“算盘”:规模至上,基民买单?

为什么景顺长城宁愿留下亏损累累的刘彦春,却放走业绩稳健的鲍无可?

答案或许藏在“规模至上”的行业逻辑里。

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管理费,规模越大,管理费越高。

刘彦春虽然亏了485亿,但过去四年为景顺长城贡献了42亿管理费;而鲍无可的基金规模小,管理费收入自然少得多。

“这就像餐厅宁愿留着一个能吸引大量顾客但菜品一般的厨师,也不愿留下一个手艺精湛但顾客不多的师傅。”一位业内人士直言。

基民的觉醒:与其相信“顶流”,不如相信自己

刘彦春的“躺平式投资”和鲍无可的出走,给基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投资课——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,未必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。

“以前总觉得跟着‘顶流’稳赚不赔,现在才明白,市场没有‘神’,只有不断变化的风险。”一位曾经迷信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者感慨道。

或许,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某个基金经理身上,不如学会独立思考,分散投资,甚至选择低成本的指数基金。

毕竟,在资本市场里,唯一不变的,就是变化本身。



上一篇:北汽蓝谷正在推动享界专网建设

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相关资讯